代写回忆录赚取生计的年轻人,遭遇AI冲击

2024-11-22

办公室不到六十平米,十个员工在小隔间里忙碌,键盘敲击声与翻译器的语音交织,偶尔传来老人低沉的声音。贺章低着头,听着并记录着每一个细节。


贺章从事的是一项既小众又时髦的工作——用AI代写老人的回忆录。


根据数据显示,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3亿,占总人口的20%以上,预计到2050年,这一数字将增至近5亿。而代写回忆录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老年人兴趣爱好,尤其是对于那些有闲有钱的退休老人来说。


虽然代写回忆录在中国并不算新鲜事物,早在十多年前,北京就曾由政府和社工志愿团体提供此类公益服务,后来的市场化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,社交平台上涌现了大量兼职和自由职业的写手。随着银发经济的崛起,越来越多的公司涉足回忆录写作行业,包括传媒公司和AI技术公司,这些企业正将曾经的小众业务转变为商业化的生意。


如今,代写回忆录正以快速增长的势头飞入风口,但业内人士却普遍保持谨慎。一位回忆录写手向媒体抱怨,尽管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咨询,但真正签单的却很少。而贺章也表示,虽然平台每天收到上百条客户咨询信息,但实际成交的却寥寥无几。在几个月的运营中,他已烧掉数百万资金。


在他看来,虽然银发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,但回忆录行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。价格、内容标准不清晰,市场需求未必普遍,且周期较长,这些问题让许多从业者对这个行业的盈利模式感到困惑。



从事回忆录代写已有十二年的朱家轩从未见过行业如此热闹。如今,很多人都在试图进入这一行业,白领、待业中的图书编辑、破产的广告公司老板、甚至AI创业者,几乎各行各业的人都跃跃欲试。


社交媒体上,回忆录写作与“财富自由”挂钩的广告满天飞,“小县城写了三本回忆录,赚到买车的钱”“写回忆录年入18万,文笔差也能做”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。即便是没有相关学历的人,似乎也能轻松进入这个行业。


然而,朱家轩对此嗤之以鼻。他认为,大多数人对回忆录行业存在误解。写回忆录绝不是轻松的挣钱方式,它需要深入挖掘资料,准确再现老人的历史,而这通常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。他自己编写一本精品回忆录通常需要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,且回忆录的内容极为个性化,客户要求也常常复杂多变。


“看似收入可观,但实际操作起来,成本和时间投入都非常大。”他说道,很多行业新手低估了这些隐性成本,最终会面临失败。




回忆录代写行业的火爆部分源于AI的介入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越来越多的AI公司进入这一领域,声称可以通过自动化流程,降低回忆录的创作门槛和成本。贺章便是这一波“AI风口”的受益者之一。


他团队推出的AI回忆录工具号称可以通过App自动生成回忆录,老人只需口述故事,系统便能完成写作,报价也低至7999元,相比传统的3万元收费,这一价格大大降低了回忆录的门槛。


然而,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理想。回忆录的制作并非简单的语音转文字,老人的方言、情感表达以及细节的把控,AI目前很难做到精准。即便是贺章也承认,AI的自动化过程仍需人工干预,以保证质量。




尽管市场看似充满机遇,但现实却并不那么乐观。回忆录的市场需求仍然相对狭小,许多参与者的成本和投入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。贺章与朱家轩等人都表示,尽管行业吸引了大量的新兴创业者,但真正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爆发。


目前,大多数老年人对回忆录的兴趣还未普及,且价格高昂导致他们难以轻易接受。为了打开市场,贺章决定降低价格,推出售价999元的回忆录版本,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普通人群体。然而,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市场规模仍然未知。



回忆录代写行业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,尽管AI技术能降低一些成本和门槛,但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依旧是作品本身的情感价值和陪伴感。回忆录不仅仅是记录一段历史,更是情感的承载和精神的寄托。随着市场教育的深入,或许这个行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“iPhone时刻”,但目前它依然在等待一个真正的突破。


「上海染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」